历史的先声——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
作者: 笑蜀
《历史的先声 —— 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》是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该书收集了近 30 万字的文字,大多选自 20 世纪 40 年代周恩来在国统区领导的《新华日报》,部分取自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《解放日报》。这些文字主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半个世纪前对民主的追求和承诺,体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和理念。
作者: 笑蜀
《历史的先声 —— 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》是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该书收集了近 30 万字的文字,大多选自 20 世纪 40 年代周恩来在国统区领导的《新华日报》,部分取自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《解放日报》。这些文字主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半个世纪前对民主的追求和承诺,体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和理念。
作者: 余德鸿
作者余德鸿,河南省淮滨县人,1949年春参加革命工作。除援外工作的几年外,他毕生在信阳地区工作。曾历任区委书记、副县长、行署办公室秘书,地区农委办公室主任,地区水利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等职。“信阳事件”发生时,他在专员张树藩领导下工作,张树藩被打成右倾,他受到株连,也曾遭到打击。他与张树藩同样是“信阳事件”最有力的见证人。本文以材料翔实,叙述全面,剖析独到深刻而见长,是一篇特有力度、血泪斑斑、可信度极强的历史见证文字,曾于2003年被收入《中国农村研究》一书。
作者: 张树藩
信阳事件发生时,作者正担任中共信阳地委副书记、行政公署专员,了解事件全过程。他指出,当时信阳地区饿死那么多人,并非没有粮食,所属大小粮库都是满满的,但群众宁可饿死。也没有抢过一个粮库。这证明人民是多么听话,多么遵纪守法,多么相信党;而我们某些领导干部,实在是愧对人民啊!
作者: 秦晖
文革当然不仅仅是一场“学生运动”,但是在表象上,无论当时的经历者还是今天的一些研究者眼中,“学生运动”与学生身份的“红卫兵”都是文革的典型景观。而在曾经构成这一景观的人群中,孙怒涛先生他们这些文革前的大学生是最年长的老大哥,我们这些文革爆发时刚进中学的“六六级(六九届)初中生”则是最年少的小弟。
作者: 徐勇
在文化大革命中,南陲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死人最多的省份之一。其他省的受害者大多死于文革中的种种冤错假案,广西则不同,无辜群众大都死于由军队直接指挥、参与的大屠杀中,而且时间都是在 1968 年全省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政权机构成立以后。
作者: 托卡马克之冠
布尔什维克对付怠工和罢工的力度相当之大,他们掌权之后建立的第一个特务组织就是专门用来对付偷懒的。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个特务组织“契卡”的正式名称是“全俄罗斯肃清反革命和消极怠工特别委员会”。从这个组织的名称里你就能看出来,在布尔什维克眼里,偷懒和反革命是同等级别的罪行,以至于要用专门的特务机构来针对性处理。
作者: 杨奎松
1950年 10月,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 “镇压反革命”运动。在这场以巩固城市政权为中心任务的运动中,身处华东沿海前线的中国最大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当其冲。由于上海的地位特殊,情况复杂,上海的运动最初相对较为平稳。经中共中央三令五申,上海半年后终于也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,把运动搞得轰轰烈烈。但是,“镇反”却并没有达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最初的设想。不仅如此,“镇反”运动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状,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共产党人的敌情意识。紧接着 “肃反”运动的发动,以及其他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发动,与此均不无关连。
作者: 子易
因为金庸亲眼见证了逃港潮,且金庸领导下的《明报》,不仅见证、报道了逃港潮,而且作为媒体怀着极大地人文关怀参与其中,《明报》报馆还作为救援物资中心被使用,为内地逃港群众提供了多方面助力。
作者: 电动车之狼
简单来讲,红色高棉的最高领导波尔布特想在柬埔寨创建一个“农业社会主义”社会,所以,波尔布特强迫柬埔寨城市的人口迁往农村,集中起来,建设他设想中的“没有资本家”、“没有剥削”、“没有阶级”的“农业社会主义”理想社会。
作者: 鱼龙成文
1998的柬埔寨风平浪静,时间已经来到4月,进入一年中的旱季,天气也逐渐变得凉爽,但安隆汶的丛林还是潮湿闷热。荒郊野外少有人烟,木板拼接起来的房屋破败不堪,散发出死亡的气息。再有两天就是纪念日了,但是木屋内的老人突然死亡,政府派来的高官神色慌张,将老人装入尸体袋之后,按照柬埔寨习俗迅速火化,跟他一起化为灰烬的还有一堆垃圾。有人说他死于心脏病,也有人说他死于谋杀,他叫沙洛特绍,但还有一个让全世界胆战心惊的名字:波尔布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