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中国

痛忆“信阳事件”全程

作者:

作者余德鸿,河南省淮滨县人,1949年春参加革命工作。除援外工作的几年外,他毕生在信阳地区工作。曾历任区委书记、副县长、行署办公室秘书,地区农委办公室主任,地区水利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等职。“信阳事件”发生时,他在专员张树藩领导下工作,张树藩被打成右倾,他受到株连,也曾遭到打击。他与张树藩同样是“信阳事件”最有力的见证人。本文以材料翔实,叙述全面,剖析独到深刻而见长,是一篇特有力度、血泪斑斑、可信度极强的历史见证文字,曾于2003年被收入《中国农村研究》一书。

信阳事件: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

作者:

信阳事件发生时,作者正担任中共信阳地委副书记、行政公署专员,了解事件全过程。他指出,当时信阳地区饿死那么多人,并非没有粮食,所属大小粮库都是满满的,但群众宁可饿死。也没有抢过一个粮库。这证明人民是多么听话,多么遵纪守法,多么相信党;而我们某些领导干部,实在是愧对人民啊!

“否定”并未彻底,“真相”仍待揭示——从文革中的清华与广西谈起

作者:

文革当然不仅仅是一场“学生运动”,但是在表象上,无论当时的经历者还是今天的一些研究者眼中,“学生运动”与学生身份的“红卫兵”都是文革的典型景观。而在曾经构成这一景观的人群中,孙怒涛先生他们这些文革前的大学生是最年长的老大哥,我们这些文革爆发时刚进中学的“六六级(六九届)初中生”则是最年少的小弟。

镇反运动 | 新中国巩固城市政权的最初尝试

作者:

1950年 10月,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 “镇压反革命”运动。在这场以巩固城市政权为中心任务的运动中,身处华东沿海前线的中国最大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当其冲。由于上海的地位特殊,情况复杂,上海的运动最初相对较为平稳。经中共中央三令五申,上海半年后终于也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,把运动搞得轰轰烈烈。但是,“镇反”却并没有达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最初的设想。不仅如此,“镇反”运动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状,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共产党人的敌情意识。紧接着 “肃反”运动的发动,以及其他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发动,与此均不无关连。

延迟退休可能是对一代人的违约

加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又一次把延长退休年龄推向了风口浪尖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日前受访时表示,面对30多年后的人口老龄化高峰,国家管理的公共养老金收支会有较大缺口。他建议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,提出采取每5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的制度设计。专家称阶梯式、渐进式的延长退休年龄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。

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如何获得粮票

作者:

长期以来占人口80%的农民处在粮票分配体系之外,他们没有粮票,一切粮食来源靠自己,而粮票又和户籍体系直接挂钩,涉及一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正因为如此,直到90年代初期,“农转非”这事都很火,闹出了很多奇葩事。

  • 共 17 篇
  • 1
  •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