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的八旗满城
作者: 北风
发布于:
最后更新: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author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你听说过“绿区”吗?
就是美国人在伊拉克设立的哪种。
“满城”和这个一模一样。
只不过绿区的围墙持续15年,2018年拆除了,美国人也撤了。而清国的绿区则从清初一直坚持到辛亥革命,延续260多年,是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城市模式。
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伊拉克的“绿区”:
而从2003开始,一种全新模式的隔离墙大量出现在伊拉克,以隔绝恐怖袭击,也隔绝了普通伊拉克民众的生活,更让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彻底沦为一座“围城”。这片大约10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称作“绿区”。高墙内的“绿区”在那时成为“巴格达最安全的地方”,出入需要通行证,普通民众无法进入。围墙的四周还有美军和伊拉克国民卫队组成的联合执勤岗哨,哨卡机枪高架。置身于这里,你几乎体会不到巴格达城市安全形势的严峻,也不必为可能遭袭击而担惊受怕。只要在这里足不出户,你就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巴格达,倒好像是在美国一样
你把文中的伊拉克人换成明朝人,巴格达换成北京,美军换成满蒙八旗,伊拉克国民卫队换成汉军八旗,就行了。唯一的区别是伊拉克只有一个绿区,清国关内却有20来个“满城”。有清一代,清国老百姓就生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。
事情要从1644年说起,当时八旗军从龙入关占领中国,八旗士兵以及眷属几十万人住在哪里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如果和当地老百姓混居一来不便维护皇宫安全,二来极容易被百倍的关内汉人同化,重蹈蒙古覆辙。为此,顺治皇帝在关内设置了“满城”这种驻屯方式。
直接把原来住在北京内城的老百姓轰走,改让八旗驻扎,依托原来的四九城城墙建立军事管制区,八旗驻“绿区”,皇帝驻“黄区”,原来的北京老百姓全去“红区”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嘛。
朕反复思维,迁移虽劳一时,然满汉各安,不相扰害,实为永便,除八旗投充汉人不令迁移外,凡汉官及商民人等,尽徙南城居住。
如果不是旗人,统统都要迁走,哪怕你是汉人大臣也不许在内城居住,除非皇上格外恩准。在这场大动迁中唯有内城的衙门和寺庙例外,可以不搬家。平时老百姓来庙里上香也可以,但只许白天来,晚上就要轰走,不许留宿。

北京皇城与内外城
如果细看内城八旗分布,还会发现即便是满蒙汉三种八旗还是有区别的,距离皇城最近的核心区由满洲八旗守护,外一圈是蒙古八旗,再外一圈才是被满洲收编的八旗投充汉人。
亲疏远近倒也一望可知。

满蒙汉八旗分布图
至此北京形成了八旗居住在内城,民人居住在外城的城市结构。
照此模式,清国陆续设立了20来座满城,分别是西安满城、潼关满城、宁夏满城、凉州满城、庄浪(兰州永登)满城、太原满城、右玉满城、绥远(呼和浩特)满城、归化满城、开封满城、青州满城、德州满城、荆州满城、广州满城、福州满城、江宁(南京)满城、京口满城、杭州满城、乍浦满城、成都满城等。

广州满城

西安满城

成都满城示意图 看着小,其实住着14000多人
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建隔离区,一些小城市空间本就不大,不方便划分隔离区,于是就新建出一个城市,只让八旗驻扎,比如青州满城、潼关满城、惠远满城等。
那么要怎么管理这20多个充斥八旗士兵及眷属的“满城”呢?
基本按照以下方法管理:
(1)旗人不准私自离开满城,旗人专事锻炼军事技能,不准经营商业、手工艺等;旗人在满城的房屋禁止出售给城外民人,以防民人进入满城旗人不准与民人通婚涉及旗民的刑事案件,归旗人的理事厅管理。除了货郎,其他民人不许进入满城,更不可留宿。
从前面的满城管理办法也可以看得很清楚,清国朝廷把一个个满城建成了只有旗兵及眷属驻扎的军事管理区。满城里有自己的军粮库、炮厂、弓箭房、演武厅、哨房、马圈,入夜戒严,有旗兵巡逻,禁止随意行走。限制旗汉交往,并且制度性的要求旗人只能靠当兵活着,以便维持长期的军事占领。八旗军民则依靠朝廷播发的钱粮双饷和“满城”的围墙大炮,维持着独特的制度习俗,八旗生老病死俱在满城,很少与外城居民接触。
满城中的旗人保留着自己的满洲口音,且不说南方满城旗民口音和当地人迥异。就连北京这么一个北方城市,内城(八旗区)和外城(民人区)的口音都有区别,直到20世纪2、30年代鼓楼、什刹海的北京人说话和虎坊桥、菜市口的北京人说话,发音都有区别。
此外满城妇女还保持着穿满洲服饰,不裹脚的习俗。旗民婚丧嫁娶等习俗也一直维持满洲传统(汉军八旗则还按汉式婚丧习俗执行)。
在法律上,旗民和民人也是不平等的。
按《大清律例》虽然理论上“今隶军籍之人与民无异,有犯亦一体同科”
但实际上地方官无权单独处理旗人犯罪,按照清国体制旗人与汉民的民事纠纷地方官可以审理,但是无权处罚。刑事纠纷则必须会同旗人“理事厅”一起审理,在这种情况下判决结果偏向谁实在不问可知。加上旗人犯罪可以“换刑”、“减等”,导致旗人愈发有恃无恐:
“自恃地方官不能办理,因而骄纵,地方官亦难于约束,是以滋事常见”“不特民人不敢窥伺,即兵役亦不敢顾问,有司法令无所施于满城”
正是因为有这些满汉分轸存在,所以晚清历次对外战争时群众往往瞬间进入看戏模式,毕竟有20个绿区在后面顶着,你让清国老百姓出死力,拿出抗战和朝鲜战争的劲头死磕列强实在是不大现实……⑤
满城制度一开始对八旗来说还是挺爽的,毕竟清国占领区老百姓多,八旗兵少,好歹收收税就够能过上比较安逸的日子了。一个普通旗兵的饷米都可以养活一家五口,如果一家有两个旗兵,那过的就很舒坦了。毕竟八旗也没有退休一说,只要旗人长到16岁,基本就能当兵,就有一份钱粮,能领到死。
唯一的问题是马尔萨斯陷阱对旗人也适用
旗人在满城里越生越多,越生越快。
旗人不需从事生产活动,却能月月得到饷米,所以普遍没有储蓄的概念,往往大手大脚挣一个花俩。渐渐地连雍正都看出不对劲了,无论朝廷拿出多少帑金救济八旗,转眼间就被旗民吃干花净,八旗子弟吃的脸型都变了:
皇考(指康熙)轸念兵丁效力行间,致有债负,曾发帑金五百四十一万五千余两,一家获赏俱致数百,如此厚赏,一二年间荡然无余。其后又发帑金六百五十五万四千余两亦如从前立时费尽。朕自即位以来,除特行赏赐外,每月所赏需银三十五六万两不过十日悉化乌有,亦何裨益?八旗官员兵丁内嗜饮沉湎,以致容貌改常。
这种大吃二喝的习惯发展到乾隆中期大清国实在是熬不住了,于是破天荒的出现了“八旗生计”问题⑥。
简单地说就是,钱不够了,这数十万人还怎么吃下去?
乾隆大帝不愧是“十全老人”,果断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,采取了减员增效的手段。
大笔一挥
恩准八旗汉军出旗为民……
汉军八旗:???不让我们吃了?
乾隆皇帝陆续开除了20多万汉军八旗的旗籍,除广州满城尚留1500名汉军八旗,新疆尚有汉军八旗外,其他直省八旗汉军纷纷出旗为民,如驻福州、京口、杭州、绥远、凉州、庄浪、西安等地的汉军全数出旗。
其他满城呢?
本来也没汉军八旗就不用出旗啦。
当然在京八旗汉军和朝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因此也没全数清空。
乾隆皇帝通过此举大大缓解了财政压力,虽然让八旗汉军吃了大亏,但总算于满洲无损。
但就如灭霸消灭宇宙一半人口被吐槽治标不治本一样,让汉军八旗出旗只能缓解一时的财政压力,长期来看还是没啥作用。果然到了嘉庆年间,“八旗生计”还是出了问题,至嘉庆17年,嘉庆皇帝决定推动旗民回吉林老家种地自食其力,结果花了17万两白银建设房屋、置办耕牛后,响应皇帝号召者却是寥寥。
搞得魏源都纳闷为什么让旗人去耕地这么难,他说:
满洲蒙古,每一驻防,即可徙数千户,何至每岁徙二百户而不能至?
是啊为什么满洲蒙古八旗一听说去西安、成都、太原、广东驻防都愿意去,一说去东北长白山零下30°的地方种地就不愿意了?
因为八旗虽然长期不事生产,但是也不傻啊!!!
嘉庆21年,御吏罗家彦又旧事重提,建议让旗人做点手工业维生。
别看嘉庆皇帝自己让八旗去耕地,但听到汉臣提出这种建议却大为不满,批驳称:
我朝列圣垂训,命后嗣无改衣冠,以清语骑射为重,圣谟深远,我子孙所当万世遵守。若如该御史所奏,八旗男妇皆以纺织为务,则骑射将置之不讲于国家赡养八旗劲旅、屯住京师本计,岂不大相刺谬乎?近日旗人耳濡目渐,已不免稍染汉人习气,正应竭力挽回,
罗家彦因建议不当被剥夺御吏身份,退回原衙门了。
问题是嘉庆能封罗御吏的嘴,却封不上八旗的嘴,该吃还得吃啊。大清的财政还是支撑不住。
旗人既不种地,又不做手工业,大家赖在北京不走,人口愈发膨胀,收入却不涨。满城旗人的生活水平和大清的国运一样开始走下坡路了。
嘉庆之后就是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,这几位帝君在位时,陆续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、中法战争、甲午战争、庚子国变等震惊中外的大战,令人遗憾的是八旗兵在这些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近乎于0。
尤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,英法联军大破僧格林沁,全军抵近北京。
咸丰皇帝被吓破了胆,逃到木兰围场“巡幸”去了。恭亲王奕在和英法联军谈判时还打肿脸当胖子,吹嘘京旗战斗力高超:
贵国如必欲攻城,我精兵之家口均在城内,必拼命死战,非在野外打仗可比。
额尔金就乐了,原来前两天在张家湾和八里桥被打散的不是清军主力啊,倒要看看清军主力是什么水平。一周后英法联军抢劫了圆明园,京八旗不见动静。
又过了一周时间,英法联军要求清国交出安定门,留守王公大臣们就这么打开了北京的城门,京八旗不见动静。
直到英军焚毁了圆明园,签了《北京条约》也没见八旗精兵出城拼命。
倒是进城闲逛的英军士兵看出了内外城的区别:
在满人居住区里,所有的艺术形式和物产全都汇集于此离开满人区,来到汉人居住区中进行参观时,仿佛从最高雅的诗歌降至最粗俗的散文,落差极大。该区人口众多,生活着工人、无产者和一大批穷人。这里的街道嘈杂不堪,过往的行人大多衣衫褴褛,让人不禁心生怜悯。当地居民的贫穷程度已达到极致。
伴随着一场又一场溃败,大清付出了十几亿两白银的代价,也就更顾不上“八旗生计”了。清初为维持占领态势修建的满城,进入晚清之后反而变成了普通八旗兵的监狱。
到清朝末年,八旗军总数22.5万,军饷却只有886万两,旗民则多达500万。怎么算数学题都是两个字——缺钱。
因为缺钱,广州满城的旗人偷着做一些手工艺品,蓄养畜禽。福建满城的旗人则在户口档案中装死,实则逃到南洋谋生。成都贫困的旗民要靠富裕的旗民舍粥活着。庚子国变时北京八旗士兵自己就成批的跑去盗掘圆明园遗迹、砍伐园中古树出售,为了争夺这些圆明园建筑遗存,不惜和当地土匪大打出手。
八旗、满城和大清的国运一起进入了倒计时
庚子国变后,大清最后开了一把朝向满洲的倒车,试图以皇族和八旗为基础重新夺回军政大权。比如朝廷建立的陆军贵胄学堂,招收120人,其中皇室70人,满官子弟23人,汉官子弟27人,大量选拔旗人子弟上军校,拨枪拨炮,将各地满城的旗兵改造为新式军队,资助旗人留学。下旨罢黜袁世凯,让载涛(时年21岁)和载洵(时年23岁)分别负责陆军和海军。排挤地方督抚,换上满族勋贵等等。
摄政王载沣(溥仪生父)倒行逆施的种种行为活活把军机大臣张之洞气的吐血,最后病死于寓所。
张之洞死前私下和侄孙婿说“依我来看,不是汉人排满,那简直是满人在排汉⑧”一代儒臣,至死方悟,可叹。
最后直到1911年,摄政王载沣搞了个皇族内阁,13名内阁成员中竟有9名是满族,仅4名汉族,9名满族内阁成员中又有7个是皇族,说白了,皇族随时拥有一票否决权啊?
看朝廷这么没诚意,革命党和各地汉族大臣就都反了。
辛亥革命开始了,铁杆庄稼没了,满城的末日也来了
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,消息传到全国各地的满城,当地旗人全都人心惶惶。
福州将军旗营各户准备洋油石灰,如遇进攻则妇孺集体自焚。只待风势一变,老幼妇女便先行自杀,精壮的就扑向汉城,情愿斗死。
10月15日湘军起义攻打满城福州满城闽浙总督松寿自杀,福州将军朴寿投降后被杀,死亡官佐共15人,福州光复。
10月23日同盟会和新军、会党攻入西安满城,西安将军文瑞自杀,副都统承燕、克蒙额自杀。死亡官佐90人,其中自杀6人,西安光复。
11月4日镇江新军起义包围京口满城,镇江都统福某自杀,京口满城投降,镇江光复。
11月5日杭州满城投降,杭州光复。
广州方面因为广州将军孚琦(4月8日)、凤山(10月24日)先后被革命党炸死,导致城中无主,11月9日广州满城放弃抵抗,广州光复。
11月26日至12月6日,同盟会和当地汉军进攻荆州满城,荆州将军连魁投降后被杀,左翼副都统恒龄以下死亡官佐41人,其中自杀8人,荆州光复。
听说西安、荆州、杭州、南京等地发生战斗和民族报复后,其他各地旗人男丁开始剪掉发辫,女人则摘掉头饰,向汉族购买女人衣物,给女孩缠足,改名换姓逃出满城,不再承认自己是满族人。
经过谈判,12月23日成都满城投降,成都光复。按《辛亥殉难录》的记载,仅旗兵有名有姓者,西安死2248人,南京死706人,荆州死403人,镇江死320人,福州死98人,至于妇孺上吊、自焚、投井者也是极多。
总的来说面对革命党和各地民军、帮会的进攻,满城普遍不堪一击。但凡事是总有例外宁夏满城的2000名八旗兵,就在马家军的帮助下挡住了当地民军和哥老会的进攻⑥,直到听到逊位诏书才投降。不过宁夏满城最后也没有好结果,民国22年马家军的另一个首脑人物马鸿逵统治宁夏,直接把满城夷为平地,建成飞机场,把宁夏八旗最后的家拆的干干净净,一大批旗人申诉无门,沦为乞丐。
至此清代满城的旧规矩被全数破除,不少城市干脆开始扒掉满城的城墙工事,让这些形形色色的满城与原有城市融为一体(现在成都的网红打卡地“宽窄巷子”就是成都满城的遗存),原来不许民人进入的满城变成了谁都能来的地方。
满城总算没了,但旗民的生计又成了大问题,毕竟八旗兵260多年没当过平民,多数旗人除了练武什么都不会,甚至连练武都不会了。旗人要如何活命呢?虽然民国一开始说对八旗会有所优待,根据《满蒙回藏待遇条件七条》“八旗生计于未筹定前,八旗兵弁俸饷仍旧发放”但在南方并没发放多久,北洋政府还好些,按宣统年标准发放到1916年,然后就时有时无,到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后,北洋政府连每年150个铜子的钱都不给八旗了。
粮饷断绝,各地满城中的旗民又不会生产,旗民逐渐陷入绝境。
1914年成都满族上层求告说“阖城旗族约一万四千余人,其中能自立者不过十分之一二,余皆家无恒产”旗务处成立后分配7万元“每人所得不过六七元之谱……旗人束手无策,哭诉无门。儿啼于旁,妻缢于室。白头父母……自杀其身,其男女老幼中宵举家自尽者不可一二数。”
武威满城“生活普遍无法维持,拆卖房屋,甚至卖妻子儿女是普遍现象……不少人沦为乞丐”
八旗子弟终于切身感受到了晚清老百姓的痛苦
在持续30多年的民国时期,各地满城旗民纷纷改名换姓,变更民族成分出逃外地,加之遭遇战火动荡,家贫困厄致死不在少数,满族人口大减。
以北京为例清末旗民23.6万人,到1949年调查时仅剩3.1万人(1953年调查时又变为8万多);
绥远(呼和浩特)满城在光绪末年还有旗民11727人,到1931年仅剩4000多;
西安满城在清末有旗民30000,至民国只剩3000人;
全国满族人口从500多万下降为150万。
为了谋生,男性旗人做起了小商贩,就如《茶馆》里的常四爷每天得起五更挑一担子青菜卖。其他人有力气的就去当车夫,有点文化的可以当警察,印刷工人,再不济的就去当兵,替各地军阀效命。旗民妇女更惨,颇有出卖肉体当了妓女的。太原满城中的头道巷、二道巷、三道巷、四道巷直接成了妓院的别称。北京前门的八大胡同也兴盛一时。更有不肖者沦为盗匪,甚至去挖祖宗的坟墓。
你猜老舍为什么对底层人民生活如此熟悉,能写出《骆驼祥子》《我这一辈子》《月牙》这种作品?
有名没姓的“祥子”,臭脚巡和暗娼月牙都是他身边最熟悉的人啊!⑦
倒是朝廷勋贵在大清倒台前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,辛亥革命后改为汉姓,移居天津、青岛、大连等条件不错的北方租界城市,继续开银行、粮店,置办买卖铺户过着人上人的生活。
再后面的故事就是历史了,经历了张勋复辟、满洲国、抗日战争的教育和洗礼,满族在动荡的时代逐渐做出了自己的选择,也涌现出杨靖远、李兆麟、佟麟阁、陈翰章、关向应等一批杰出人物。最终历经30多年的血火动荡后,绝大多数满族选择团结在共和国的旗帜下,挣脱了旧时代的牢笼,自食其力,重新获得了个人以及民族的真正解放。

逊帝溥仪和他的民人妻子李淑贤
拓展阅读:
①北京满城,1649年设置
太原满城,1649年设置
江宁(南京)满城(1649年设置)城围18里,墙高2.55丈;
杭州满城,1650年设置,
德州满城,1654年设置,城围10里180步,墙高3.7丈;
广州满城,1683年设置。
荆州满城,1683年设置,城围7里。
成都满城,1718年设置,城围4里5分,墙高1.38丈
开封满城,1719年设置,城围4里,墙高1丈。
宁夏满城,1724年设置,周长1360丈。
青州满城,1729年设置,周长1049丈,墙高1.25丈。
乍浦满城1729年设置。
潼关满城,1727年设置,城围2.7里,墙高1.8丈
绥远(呼和浩特)满城,1737年设置,城围9里13步,墙高2.92丈
凉州(武威)满城,1737年设置,城围9里13步,墙高2.92丈
庄浪(兰州永登)满城,1737年设置,城围4.4里,墙高2.4丈
惠远(新疆霍城)满城,1763年设置,城围9.3里,墙高1.4丈
惠宁满城,1765年设置,城围6.3里,墙高1.5丈
会宁(新疆哈密)满城,1773年设置,城围6.3里,墙高1.6丈
②马上三箭和马上三枪是八旗骑兵的考核办法。“马上三箭”需要沿着跑道在奔驰的马上向靶子连射三箭,“马上三枪”与之类似是连射三鸟枪,以枪风能使靶子正中拴着的红色皮球晃动为准。这两招在1644年还是挺有威力的,但在1900年嘛……外面已经是齐柏林飞艇上天,铁甲舰巡洋,马克沁重机枪突突突的年代了。这些箭枪纯属圈地自萌,几乎没有任何实战意义。
③关于民人不许进入内城这件事,至乾隆年间已难严格维持。毕竟民人中富裕商贾很多,凭借其经济优势往往希望收购破落旗民的房产。但因为清廷明令禁止旗人向民人出售土地房屋,所以民人会用长期租赁等形式曲线进城。但尽管如此内城多为满人,外城多为民人的格局依然保持到辛亥革命。至光绪34年(1908年)京师仍有八旗人口23万6771人,其中内城旗民22万3248人,外城旗民1万3523人。
④旗人不准与民人通婚,既一般所说的“满汉不通婚”。在清初时尚有八旗甚至皇族娶汉女的事,但随着满洲地位日益巩固,通婚的事就基本停止了。至雍正年间,旗汉通婚已经颇为罕见。罕见到什么程度呢?
雍正五年,福州将军蔡良奏:“驻防兵丁均系旗人,竞有与汉人做亲者…一万二千六百余名之内,兵壮娶民人之女以及营兵之女为妻者共二百一十四名,将女聘与营兵为妻者二名,
12600多旗人中,仅有214人娶了民妻,更是只有2户将女儿嫁给民人(绿营兵),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旗汉通婚其实主要还是汉军八旗娶汉女,真正满洲八旗娶汉女的不敢说绝无仅有,但也是寥若晨星。1902年清末新政,慈禧都承认不通婚的现状,亲自降旨开禁,但应者寥寥。真正的满汉通婚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,那时候旗人生计极为困难,通婚还能留条活路,于是八旗女眷纷纷走出满城,嫁给汉人。
⑤甲午之后清国人才逐渐受刺激产生了民族主义,有清一代虽然朝廷很明白满汉之别,但是民众仍然浑浑噩噩,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在抗战期间才成型的:
茅海建这些被清方文献斥为“汉奸”的民众,在交战地区几乎无所不有。谁当皇帝就给谁纳粮。满清的皇帝也未必比浮海东来的“红毛”统治者,更为可亲。在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诸次列强侵华战争中,绝大多数民众的基本态度,是置身事外。中国近代具有真正意义的民族战争、卫国战争,实始于本世纪(20世纪)30年代发生的抗日战争。
⑥因为当年扶保过老佛爷的董福祥遗留下快枪1200支,八旗兵用它们挫败了使用火枪和大刀长枪的进攻者,更重要的是马家军(马步芳的二叔马麟)日夜兼程前来镇压,大屠宁夏城,伤亡平民1700余人,大掠一番而去。
⑦舒乙回忆老舍:在旧社会里,有三种人是处在最底层:女人——妓女,男人——拉洋车的和当巡警的。……父亲对拉洋车的和当巡警的都很熟悉。他的哥哥既拉过洋车又当过那种每月只拿六块大洋的老式的“汤儿事”的巡警。他的舅舅家、姨家的表哥也有以拉车为生的,不止~两位。小羊圈故居的胡同口上就开着一个车厂,每天出出进进几十辆车,车厂主人的女儿是一位没嫁出去的姑娘,又丑又老。母亲后来住的小院西墙外也住着一位车夫,他有自己的车,可是后来丢了。父亲自幼就和拉车的有缘分,不是亲戚、邻居,就是朋友。
⑧内阁军机大臣、外务部尚书袁世凯,夙承先朝屡加擢用,朕御极后,复予懋赏。正其才可用,俾效驱驰,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,步履维艰,难胜职任。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,以示体恤之至意,钦此。
载沣为摄政王,专用亲贵。满洲人初疑汉人排满,至是,不排于汉而见排于亲贵,率多解体。洵贝勒既长陆军,涛贝勒又长海军。又将以某市侩为京卿。广雅(张之洞)力争,以为不可,为载沣所斥。归寓,捶胸呕血日:“今始知军机大臣之不可为也。”遂寝疾不起。
作者:北风